有一次,一位不太熟絡的朋友在一個whatsapp群組裡問關於手機刷rom的問題。有人介紹他可以去外國一個滙集了很多開發員的知名論壇XDA,但他卻反而說出了:「台灣某論壇的資源更多更好。」然後還轉貼了台灣論壇的帖。不可尤自可,一看真的翻白眼了。台灣論壇的資源十居其九來自XDA,其實有很多資源貼都寫得很清楚的,不過在轉貼時通常會有熱心的台灣網友將教學轉成中文,以方便同好。
我也不知那位不熟絡的朋友是否沒有認真去看,不過以現今科技發達,互聯絡的資訊和資源取之不盡的同時,我們也面對一個困境:資訊的真偽和原創問題。
轉貼和翻譯是沒有問題的,有很多開源軟件更鼓勵不同國籍的人幫忙去做界面翻譯和教學,以將好的開源軟件介紹給更多不是以英文作為第一語言的使用者。但是,以前我也遇過很多曾經在內地或華語地區紅極一時的軟件,內裡原來是將別人的軟件核心拿出來,改了外觀做了中文介面就說是自家創作。
又或者一些資料性的資訊,經過現在一些「內容農場」不斷傳播,最終已經難以找回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同學們有時候在網上搜尋資料時,更出現轉貼B印證轉貼A的情況,情況就類似自己替自己作證,非常吊詭。
多年前,也有人曾提出過維基百科能否作為學術資料的爭議。因為網上資料可以每分每刻被更新,而維基實際操作上亦的確包含著由「嚴謹到寬鬆」的撰寫態度。近幾年,華文社區裡也出現很多類似維基的網上大百科,不過資訊多是「剪剪貼貼」的。一般找找電影電視資料無妨,但要作為學術佐證或知識吸收則並不適宜。
上星期,我也受過這類苦。好友發燒多天不退,咳嗽嚴重,便替他上網看看資料。誰不知就咳應該或不應該吃哪類生果的資訊竟然出現很多互為矛盾的資料,而且很多出自內容農場之手。
內容農場是指一些每天大量更新,張貼一些擬似很實用的資訊,但當然很多不是人手製造的,而是透過電腦大量從網上「挾」回來再改頭換面,段落互換或者只斷章取義式的將部份內容轉過來。舊聞當新聞,重新貼上新的日期,有些不留日期甚至偽造來源,務求令人不知道資料的真假。
如果缺乏求真精神,看完就當真再分享出去,遺害就更甚。家母有個佛學會朋友就是這種人,三不五時在whatsapp分享一些恐怖的資訊,從不用腦思考一下真偽。比如說之前一段少女在火山前自拍跌落溶岩一段,CG效果其差也就算了,正常人都不忍「睇住人死」,奇怪他竟然多次將這段三四年前的「後製片」分享出來。其實稍為求真一下,就不難發現網上有原片是這少女不過是跌到海邊罷了。
以往資訊只依靠新聞社、論文庫或叢書,作者和出版社會較嚴謹校對,理論上較為可信,缺點就是資訊流通較慢,流通量也較少。現在網上資訊的快捷,當本地新聞都寫得像寫小說那樣的時候,的確令很多真假難辨資訊。與其要求資訊發佈者謹守作為發佈者的道德底線,不如自己學習在這個網上巨浪裡自己求真篩選,才不致在「駕馭知識」變成被知識駕馭。
ns3.144.9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