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自上次紀念冊話題,打蛇隨棍上的問我:「你一生裡能有幾多段情?」
我想了想,微笑地答道:「不太知道,」看著他那將近碌大的眼睛,我連忙補充,「我的人生還只不過是過了一半也沒有。再者,情的定義太廣泛,也不一定就是男女之間的。」 我試圖偷換概念,以迴避不想回答的問題。
不知是現今的電視劇和電影對情愛說得太泛濫還是甚麼,現在普通說「情」就一定是愛情,彷彿在人生能有「情」的就一定只有男女之間的關係。之於親情、友情,對寵物和動植物,以至世界萬物的那種「感情」,好像被遺棄甚至被忽視了。
也普經有另一位友人向我訴說過,男女之間的感情好像很容易說出口,而且一定要說出口,說出口也若無其事。但是,對於自己家人的感情,卻往往很少表達出來,或著羞於表達出來。對父母說句「我愛你」好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其實與人或物相處了一段時間,就會產生出一種感情,這種「情」可能只是一種因為常常見到,所以希望永遠也在身邊。有時候莫說是有血緣的人,就是公司的不算太熟絡的同事、興趣班的一些同學,見得日子久了,還是會有一種「親切」,聽到他們有一些事情要休養,我們亦都會感到少許的擔憂或不開心。
有時候,我們對於物件也會有「情」。比如說小時候已經存在的東西一直到你長大後,那種就算壞了爛了也捨不得丟棄的,也是情。除了是年月歲月裡日積月累之外,還有就是一種心理學上說的安心。一種長年陪伴自己的人或物在身邊,會令人感到較為安心和舒適。
不過,男女之間的愛情,有時候好像很難用年月去衡量。我看過很多友人,有些拍拖經年,最後卻反而沒能走在一起;有些不過一年半載就結婚了,卻一直很恩愛。男女之間找尋伴侶的「情」,如果不是左右於經濟、政治因素,或許更偏向於尋找靈魂伴侶,或者能夾得到的人。
我曾問過拍拖時間很短,卻已經結婚了十年的友人,他給我的答案:「有時候人追求的不過是一個自己覺得能走在一起,不用見外的人就足夠了,這是一種動物性,一種直覺。有共同話題、共同興趣、共同理念也好……這些都是能變的,更建於這些之上的愛情看上來卻不太可靠。」不過,他也補充了一句:「能抱著以上這種心態去找另一半的也是有夠難的。」
友人還是繼續問我:「那即是你有多少段情?」
我翻了他一下白眼,說道:「睇相佬曾說我這生人有五段情,現在我只經歷了……段情。」
ns18.223.239.22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