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長途車程可能只是指個多小時的巴士。我甚少坐巴士,不過確信坐巴士有坐巴士的好處。
讀中小學時,我那近得不能再近的社區學校就在兩條小馬路之隔。莫講話要坐車,連等人像燈的機會也沒有,因為我回校的路上的小馬路是沒有交通燈的,就是那些一沒車就可以施施然行的那種。上了大學,乘巴士的機會多了一點,因為學校位處山上,只有每一小時一班的校巴和每每脫班的路線巴士各一,而我比較偏向乘鐵路再轉乘巴士,算是快一點點。
工作關係,我們與客人開會的時間不容許遲到,所以我是偏向乘鐵路的,至少可以避免了很多路面擠塞。而且客戶多數是在金融商業區,絕大部份是港島區鐵路線上的,所以乘巴士的機會少之有少。
這天因為要到機場辦點事,一般情況我是乘機鐵去機場的,不過今次則預計離開機場時再去的地點與鐵路無緣,所以就決定乘機場巴士好了。
一段長途巴士,超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能做的事很多。悄悄望過巴士上的其他乘客,有些是出遠門的,有些是趕上班的,有些應該是通宵後下班的,不同的人也有。他們在這個多小時的:睡覺的睡覺,看片的看片,打機的打機,傾電話的傾電話。沒錯,與乘鐵路的境況差不了多少。
乘巴士的時間給予了自己很大的反思空間,望著今天那炎熱的路面,自己卻坐在巴士裡吹著涼快的空調。也許,首先會感到的是那種自己身處的幸福,與隔絕在外在的酷熱和暴曬沒有絲毫關係。可是這種不過是相隔一塊玻璃,卻已經截然不同的處境,卻不禁令自己想起那「設身處地」的理念。似的,當我們在自己的地位和境況太習以為常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失去設身處地的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想。當身處在繁榮的城市,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世界上可能是一海之隔或是一山之遙的地方,仍然有很多人活在戰火和飢餓當中。
在巴士外,沿路經歷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繁榮的,有沒落的,有新建的,有老舊的。這遍土地土生土長也好,要完全行遍每個地區是不可能的,有些更是我從未到訪的舊街區。坐在巴士上層的怱怱一瞥,就像將一個社會的不同面貌,來了一個小小的重溫。看到在舊區裡緩緩行進的老人,看到舊樓宇那些殘跛不堪的窗子和搖搖欲墜的晾衫竹,一切都好像慢慢老去,又再不再向前推前一樣。
當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我除了可以像其他乘客那樣躲在手機的螢幕裡,或是閉目養神外,望著那一片藍天白雲的天空,忽然間很多靈感又閃了過來。可能日常生活實在太少望向天空了,總覺得在這刻才感到天空海闊的寬廣的心境。
常說,在日常的習慣裡做少許改變,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是的,在自己慣行的路線上,有很多東西我們是看不到的,間中找一條陌生又神秘的冒險,或許是為自己的生活找來一點點重整的好機會。
ns3.21.106.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