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jwMuiCYvU
府城算是很早就開墾完了,也成功地轉型成政治與經濟中心,更重要的是太多人講過了,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
府城外的開墾史,要先從四坊二十四里開始講起,畢竟這種東西從明鄭一直被沿用到1920年。
府城的範圍就是所謂的四坊,現今的東區、中西區和北區的部分區域。出了小東門就是永康里,接著是廣儲里、擔任物流中心的感化里,繼續前進山區的話,就是新化里。
這裡有個有趣的點,感化里在日治時期改稱為大目降里,在1920年,日本人把隔壁的新化里拿來用,就此成為新化街。因此提到新化,可能是在提明清兩時期的新化里,但現代人很少會知道這個趣聞。
溪南地區的平原不算廣大,到了新化就差不多又要進入丘陵地,因此新化就成為山產和糧食的集散地,有不少的山產在此被運送到府城,而把更多的糧食和鹽送上山區。
台20算是沿著先民開墾之路所建造出來,造福了沿線的永康、新化、左鎮到玉井一路的居民,只是在國8與台84陸續完成之後,新化失去了集散中心的風華,成為台南都會區的東界,而新化隔壁的左鎮,成為經濟弱勢、發展停頓的區域,畢竟玉井的芒果不再往左鎮、大內和新化去了。
南關線是從大東門開始,經由仁德里、歸仁里、新豐里,最後到達木柵部落,也就是現今高雄市內門區。
如果說台20是新化沿線開墾的道路,那182市道就是南關線的代表,雖然現在會稱台86為南關線。
南關線的平原地區更少了,可以說進了新豐里就是丘陵地,因此從山西宮廟前發展出去的關廟街就是南關線的中繼點,在此休息與集結之後,才有能力走向更深山之處,以及抵達終點站木柵部落。
在清治時期,盜匪橫行,尤其是像新豐里、新化里這種區域廣大、人口稀少的地帶,結伴而行一直都是在清治時期行商的王道。
至於盜匪的身分,說穿了不是漢人,就是平埔族,只要能夠完全滅口,誰會知道誰是盜匪,畢竟沒有目擊者,加上清政府無能,導致於台灣有兩百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發展半停擺一般。
這也是為什麼中南部地區,有非常多座的萬應公廟等陰廟,台南成為千廟之城也是有此因素在。
ns3.138.36.8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