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56zGuEeQp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在近年來成為第二十項國家級重要民俗。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由今仁德、歸仁及關廟區域內三間大廟: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保西代天府形成「三角交陪」。三大廟王醮暨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而後結合廟宇修建、重建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特色。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是文化部首度以三個保存者為信仰生命共同體所登錄的王爺信仰文化,三大廟所屬香境及其各自交陪境,文武陣頭以武陣的宋江陣和金獅陣為多,陣頭間彼此又有師承、交陪關係,深具藝術與文化內涵。
南關線是指府城到木柵部落的開墾路線,等於是從現今的大東門開始,經永康、仁德、歸仁、關廟、龍崎,一路移民開墾到今高雄內門區。
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及保西代天府都是屬於公廟,統領境內各庄頭廟,在清治時期時,也算是一個聯合民防組織,而宋江陣是莊勇練習民防與酬神的主要選擇,也因此南關線在清治時期,具有相當多的陣頭,連帶著位於更加深山地區的龍船崎頂六廟,也有各自陣頭來防禦盜匪。
台南各地區會有所謂的庄頭廟和各陣頭,多半都是有信仰、判決與民防的需求。在現今年代,並沒有所謂的盜匪橫行、各種械鬥,因此各地廟宇的存在,多數為信仰需求,而陣頭也轉換成純粹酬神愉人用。
ns18.223.121.5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