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ana
US
search
登入arrow_drop_down
註冊arrow_drop_down
請使用Chrome或Firefox享受更好的用戶體驗!
書評區
書評區
資料
動態消息
討論
會員 (441)
【書評】咫尺之間再戀上你 —— 充滿古早味的破鏡重圓短篇言情
#1
星塵
星塵2 年前
作品名稱:咫尺之間再戀上你



作者:韋浩川



類型:破鏡重園 初戀 青梅竹馬



一句話簡介:充滿古早味的溫馨言情小品



《咫尺之間再戀上你》是一個充滿古早味的破鏡重圓短篇言情故事,外加青梅竹馬和三角戀的題材。作者的基本功紮實,劇情流暢,而且能夠輕易掌控懸疑和歡樂的氣氛,相比起小說,讀者更像置身於一部電影中。故事內容寫實而且溫馨,全場糖沒有虐,儘管放心看。角色飽滿、對白非常有趣。故事特色是為數不多的男性視覺,是一本大約1小時內看完的溫馨小品。總括而言是一步很完美的商業小說。



相較傳統小說作家,作者的文筆算不上出眾,但勝在流暢,文字很有立體感,就像是看電影或舞台劇。這篇小說充滿古早味,我們彷彿跟劇中角色一樣穿梭到十年前的時空中,身處在十年前香港的特有風味。



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都非常立體。女主角小藍的言行舉止非常可愛,「十年如一」的性格讓我想起金庸小說中的老頑童周伯通。小藍因為思維跳脫而且不熟悉中文,因此經常講出讓人浮想翩翩的歧異句子(例如結局裏「你要嗎」的橋段)。不但讓主角哭笑不得,也為讀者增添了幾分歡笑的氣氛。我認為男主角阿赤和女主角阿藍都塑造得非常飽滿,他們的互動充滿張力。在此不得不讚嘆資深作家塑造角色的功力。



大部分的言情小說都是女生視覺,男生視覺的言情非常稀罕,加上星塵平時很少看BL,因此很少接觸男生視覺,因此在看的過程充滿新鮮感。



作品的敘事方式非常成熟,作者經常使用插敘的手法。雖然故事線會穿插在現實與十年的時空中,作者能夠很自然轉移視覺到十年前,並且帶出一些劇情的資訊,同時不會讓讀者難以理解資訊內容。例如第一章作者從現實的鏡頭轉移到十年前兩人分手的一幕,這一段的轉折部分非常流暢,我們可以從中得知阿赤認為小藍喜歡上他的朋友,而小藍的反應和回應為文中留下了一點懸念,算是埋下了一個伏筆。(小藍的反應很難概況,因為她的每字每句都是伏筆,避免劇透我就不概況了。)





(結局部分涉及大量劇透,建議閱讀後再來觀看)



5



4



3



2



1





男主阿赤是一名紳士,但他同時是一個無情的人。這是劇中最飽滿的一個角色,作者將他的心態成長寫得非常細膩,從疑惑不懂綠凝離開的原因到明白到自己真正的所愛之人,當中的過程都有一個清晰的心理和行為描寫。一開始時他的每一個言行舉止都太紳士了,這反而顯得過於絕情。他跟小藍分手時沒有嘗試出手挽回,反而去祝福她去跟(自己誤以為)她喜歡的男生朋友告白,就這樣雙方錯過了十年。之後跟綠凝交往後,雖然有做好形式上的情侶舉動,但沒有用心去愛綠凝。在了解到綠凝離開的真相後他的心態有所改變,發現綠凝的傷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並且開始學習如何真正的愛一個人。儘管如此錯過就算錯過了,即使知錯也無法彌補,綠凝在結局時放下自己的執念,但他只能用一生的時間去愧疚贖罪。雖然作者把他包裝成「不知道」自己不愛綠凝,並指出這些行為不是他有意為之的,在某程度上合理化阿赤的行為。但他沒有真心真意愛自己的伴侶的舉動真的很渣,他浪費了一名女子九年的青春,最美的年華都託付給他了,就如《巾幗梟雄》中的柴九所言:「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呢?」



小藍的角色形象是前期角色鮮豔,後期漸趨平淡。相反女二的綠凝後勁是三位角色中最強的。綠凝實在是太偉大了,甚至可以算是被現代讀者嫌棄的聖母角色(但我很喜歡)。對她而言,真正的愛是忍讓與退出。當她感受到阿赤只是形式上的愛自己,心中放著另外一人,在面對殘酷的現實中她因為愛他而忍讓,陪伴了阿赤度過九年的光陰,談一場形式上的戀愛。當知道小藍離婚後,她放棄了取代阿赤心中的那道倩影,回到自己的家鄉,成全自己的好友小藍和阿赤。我認為這個角色值得擁有更多的戲份,可以有更多的筆墨來描寫她的痛苦與掙扎。可惜在男生視覺中她並不能有過多戲份,也許能夠加一個她的視覺的番外來飽滿角色和劇情。



緊接著來到劇情中最有問題的結構部分。



BGGE(男女好結局)的破鏡重園套路:

一:一見鍾情/日久生情--》二:誤會---》三:分手--》四:消除誤會和改變心態(狗血劇情)--》五:複合



第一章開始的時序線已經到達三前往四的階段,作者為了讓劇情更複雜,加上三角戀和青梅竹馬的題材,再加上懸疑的伏筆,以及經常會穿插一和二的橋段進去故事中,例如第一章就是以插敘的形式將二的部分放進故事裏。雖然作者的基本功很紮實,但我對作品並不滿意,因為高潮部分是本作的敗筆。正所謂「一子錯 滿盤皆落索」,高潮部分處理失當導致解釋伏筆和結局缺乏了煽情和感人的氣氛。



小說的劇情框架相當完整,作者在故事早期埋下不少伏筆,例如小藍和阿赤分手的原因、小藍與綠凝的親密關係以及鎖起的雜物室。這些伏筆貫穿了整部作品,雖然解釋部分有點狗血,但邏輯上沒有漏洞而都能夠成功回收。以下我逐一分析這些伏筆是否合乎邏輯的。



針對「小藍與綠凝的關係」的伏筆部分,雖然筆友的解釋算不上驚喜但合乎邏輯。如果仔細閱讀的話會發現小藍與綠凝的關係非常親密,小藍在跟阿赤對話時提及綠凝時都用很親近的語氣,而且兩人都會很有默契地在阿赤面前模糊兩者的關係。



雜物室的伏筆可以算在小藍與綠凝的關係,所以也當作在這個伏筆裡面,我就不再論述了。



「阿赤不愛綠凝」的伏筆也非常合理,作者在文中埋下了很多精心設計的伏筆。例如第十一章阿赤的回憶中,當初兩人即將走在一起時他卻感到「力不從心」 ;公司同事說他工作專注,寧願留在公司也不回去陪伴綠凝;最關鍵的是當綠凝不辭而別,回到澳洲後,阿赤完全沒有去嘗試找她或打聽她的消息;解開伏筆後,阿赤跟小藍去逛他家附近的海濱公園,他從來沒有跟綠凝逛過這個海濱公園。由以上的細節中能夠推論出這不是一個伴侶正常的反應,是支撐著這個伏筆的重要證據。



最後一個小伏筆,兩人曾在小時候已經見過面的。第十四章的時候阿赤以外兩人的第一次邂逅是在舞會,當時對小藍一見鍾情。但小藍指出在很久很久之前已經見過阿赤。小時候有很多影集都喜歡在結尾處加上兩人小時候的相遇情境,我當時感到疑惑不解,我無法理解兩人小時候相遇的橋段跟主線劇情之間有什麼關聯。母親解釋這是兩人的緣分從少已經交織在一起,兩人相聚都是命運的安排。至今我依然無法理解母親的話語,並且認為兩位主角小時候邂逅不影響劇情推進,應該要砍掉這段劇情。也許我的人生經歷更豐富時才會有所感悟吧。



文章最狗血的部分應該是小藍當初要跟阿赤分手的原因。我反覆看了很多編,最終從文本中推論出原因(第一章和第十八章),小藍知道自己的好友綠凝也喜歡阿赤,而阿赤和綠凝在一起會更幸福,所以才和阿赤分手。後來綠凝和阿赤因為一些機緣巧合而認識對方,最後更成為情侶。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小藍跟綠凝一樣都是聖母。當然如果主角能夠理性地跟對方解釋,消除誤會的話,世間絕大部分的言情小說作家都要失業了。



我認為高潮是整篇小說中的一大敗筆,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小藍發生交通意外的橋段很老套,缺乏帶入感,因為知道她最後一定平安無事,所以我在閱讀時也沒有產生緊張的情緒。「主角打電話途中失聯,發生車禍,平安無事,結尾是大團圓結局。」感覺就像是十年前的tvb影集套路,因為出現的次數過於頻繁,觀眾早已對這種套路產生審美疲勞,對重複的老套劇情感到厭惡。



因爲兩人解開部分的誤會(四),然後複合(五),最後再解開誤會(四 ),所以解釋的部分略為顯得冗長。現在快餐文化盛行,讀者的耐心程度遠不如以前,過多解釋顯得作者太囉嗦,用兩三章解釋伏筆的章節很容易勸退讀者。



就如上述所說,整個故事結構的本質很簡單直接,作者添加了三角戀和懸疑的元素讓劇情變得更複雜和精彩。很遺憾這部作品沒有跳脫出框架,創作出屬於僅僅屬於這部作品/作家的東西。我沒有在作品中找出別出心裁(或特別傳統)的細節位,讓這部作品從其他破鏡重圓的商業小說脫穎而出。其實小包子(小藍的兒子)可能是一個突破點,可惜作者把小包子的部分簡化得近乎不存在了。



最後聊聊讀者甚少關注的小細節。第一,第一章有用字重複的問題,第一章多次用「十年如一日」來形容小藍,覺得作者是想強調兩人十年沒有見面了,而小藍始終如一,但沒有必要重複使用「十年如一日」,可以用其他的詞彙去表達這個意思;第二,作者在重要的話句加上粗點細節好評,因為使用適當我就不舉例了。最後建議減少每個章節的字數,因為小熊曾經說過在蕉園最合適讀者的章節長度為800-1500字(個人認為2000左右剛剛好),而作者的每一篇篇幅長度大約是3200字(這個數字是從總字數61700除以19章得出),所以每一章分成兩章的話會更適合蕉園讀者。



雖然作者一直在書中強調阿赤和小藍錯過了十年,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小藍沒有跟阿赤分手的話他們會繼續在一起嗎?因為這不是讀後感,所以我就不在此仔細探討了,就交由讀者自行去思考了。



總結而言,我認為這本書的基本功部分很值得大部分的蕉友學習。將此書推薦給對破鏡重圓或古早味言情感興趣的讀者,目前這本書限時免費(明天就要收費了),各位快點去看啊!
加入社群以參與討論!
加入社群以參與討論!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開啟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