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奧秘》(生命的循環系列)
主編:賴海暉
撰文:稚子
出版社:童藝少兒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
電子書資源:香港公共圖書館
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網站宣傳「快閃電子書」,提供香港出版的電子書,無須登入帳號,便可任意閱覽。選書每季更換,目前這一批電子書快要截止。於是,我先睹為快,瀏覽感興趣的書籍,從中找出幾本仔細閱讀。
不得不說,部分書籍良莠不齊,不夠吸引,屬於倉底貨的級別。畢竟是免費資源,不能要求太多。唯獨很想分享這本性教育繪本,因為吐槽點實在太多了!
我一看繪本的封面和標題,預料是教育幼稚園小孩有關性與生育的話題,便想看看香港的兒童性教育繪本是怎麼樣子。抱著這種心態,我按下連結,不消一會便閱讀完畢。真不愧是男性作者視角的創作,超多吐槽點,根本不適合用來教育小孩子,從中反映出香港性別意識之落後。
這類繪本是親子教育的輔助工具,教導孩子認識世界和基本常識,解答孩子的疑問。這本書很明顯是用來解答「我從哪裡來?」的尷尬問題。之所以說尷尬,新手母父往往不懂得如何解說製造生命過程中的性行為,該使用甚麼字眼和語調。然而,這本書不適合作為教育材料。
繪本通篇充斥男性中心主義,以男孩子為主要陳述對象,女孩子只是額外的補充資料。例如陳述青春期變化,先說男性的生理變化,再補充女性的生理變化。看似沒有問題,但綜觀整個故事都是男孩子做主角,突然加入女性的用意何在?這本面向大眾的書籍,卻邊緣化女性。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本書預設男孩子為目標讀者,沒考慮到女孩子讀者的需求。
異性戀中心的故事,強調異性之間的婚戀性育,描繪的家庭模式是由一男一女和所生孩子組成的核心家庭。
女性擔任照顧者,男性隱身不勞而獲。媽媽半夜起身幫嬰兒換片,爸爸去哪兒?失蹤人士講返聲,還是已經掛掉了?爸爸沒參與育兒工作,還想著孩子學說話第一句就叫「爸爸」呢!
滿滿是性別刻板印象。足夠「典型」的男褲女裙,類似的性別定型充斥其中。青春期變化的圖片:男孩子是運動相關的球拍、握力器、拳擊手套等等,表現陽剛氣質;女孩子是打扮相關的化妝、鏡子、公主鞋等等,表現陰柔氣質。作者要搞清楚,生理變化與性別氣質不掛鉤,更跟個人興趣無關。
繪本盡可能可愛化、浪漫化性與生殖。故事一開始講解受精卵誕生的過程,精子和卵子「約會在一起」,這個描述太搞笑了!插畫同樣搞笑,精子和卵子畫成Q版的可愛卡通形象,表現出一副平和友善、人畜無害的樣子。
當涉及外在的生殖器官,作者的做法簡單粗暴,直接往私處打格。這令我想起早前海洋公園熊貓BB專頁發布的成長影片,特登把熊貓的生殖部位貼上心形遮擋。後來受到不少粉絲批評,就沒再這樣做了。
文字上面出現普通話拼音。原以為是中國引進的兒童繪本,後來查閱資料,發現是香港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這個拼音的用意何在?現在香港的普通話需求這麼大,還是想一事二益呢?
ns3.138.141.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