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畢《小丑之花》後,總覺得自己只理解了一半,大概是我不夠智慧,或者對自我毁滅無法共情。當初因為《人間失格》而開始探索太宰治的作品,知道他的作品大多是私小說,即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投射到作品中,也知道《小丑之花》被喻為《人間失格》的序曲。抱著這樣的心態閱讀,的確有另一番體會。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7ToxZM497t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RyMDvMcyu
作為《人間失格》的前傳,《小丑之花》整體氛圍與其相似也合情合理。然而,除《小丑之花》以外的其他散文也呈現同樣的氛圍,甚至相似的內容,加上各散文都不著重在故事的內容,令我有種重覆閱讀同一篇文章的感覺,而那篇文章均圍繞着太宰治對自殺和自我毁滅的執念。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Z7nzjWybAo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2oEp6hD3s
《小丑之花》講述了主角大庭葉藏與一名女人殉情,女人死了他卻活下來的故事。《他已非昔日的他》講述了一名看似有才氣的無賴之徒苟且偷生的故事。《狂言之神》講述了主角嘗試上吊自殺未果後,相約一名女人到鎌倉殉情的故事。《虛構之春》則以他人的書信側面描寫太宰治眼中的自己。不難發現,這些作品都帶有死亡和自我批判的色彩。而現實中的太宰治,正是在二十一歲與田部目津子殉情卻被救活,在失落芥川獎後於鎌倉意圖自殺未遂,最終與女讀者山崎富榮在投海殉情而離世。太宰治一生曾五次嘗試用不同方法自殺,因此不難理解為何自殺和死亡是作品的一大主題。因此,《小丑之花》不只是《人間失格》的前傳,更是他對自己人生的預言,或者對人生結局的預演。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aeraVDZt6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vHBY1syUB
對自殺的渴求,往往源自對強烈的自我厭惡。除了對死亡的執著,太宰治的作品也擁有強烈的自我批判色彩。《他已非昔日的他》是我較愛的一篇散文,因為這篇文章故事完整,沒有過份投射作者的個人特質,卻能將他的思想傳遞得恰到好處。《他》一文描述了一名房東租出空置的單位,但該租客木下青扇卻是一名「租霸」,不事生產,終日無所事事,從來沒有交過房租。每當「我」企圖追討租金時,總會被青扇用巧言令色成功打發。漸漸,「我」不但不再執着於金錢,反而對青扇產生幻想,並渴望從他身上得到自己作為平凡人無法得到的體會,最後才發現青扇平庸至極,頓時幻想破滅,耐性盡失的故事。此故事與後續《虛構之春》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描述他人眼中的某人現實和幻想中的落差,而我認為兩者皆是太宰治對自己的批判——自己只是一個百無聊賴的頹廢之人。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LAqpfjnlFG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SNTR9URtb
《虛構之春》是一個由書信內容拼湊而成的文章,內容大多是他人寫給太宰治的信,由他們的來信可以得知太宰治的作家生涯並非後人想像的平步青雲,而是與普通人一樣經歷被退稿、無人問津的時候;太宰治也非想像中因出身貴族而生活優渥,反而一塌糊塗,經常借錢渡日。奇怪的是,《虛構之春》卻同時描述了不少讀者對太宰治的崇拜之情,甚至以他為榜樣並渴望太宰治為其人生指路,令我在看這篇文章時因而感到強烈的違和感。這種違和感正正源於想像和現實的落差,太宰治藉著他人的口吻,描述了別人眼中的自己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的差別,並作出自我批判。而在讀者的角度有另一種趣味——透過出版社與太宰治之間的書信溝通窺探出版界的各種爾虞我詐,將一般人幻想中不吃人間煙火的文學與現實的殘酷和銅臭掛鉤,也使太宰治的現實形象更具體。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pZTaYo2BX
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6f0k8DXfI
《小丑之花》畢竟是太宰治早年的作品,能感受到太宰治投入過多的個人經歷予其作品中,使其故事性欠奉而藝術性強烈。例如《虛構之春》全篇花大量篇幅和文字塑造意境,卻非塑造故事。喜歡與否視乎個人審美,但確實獨特。2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Xms1Ika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