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鐘響,教室裡和教室外,又開始喧鬧起來。
我們的教室就在樓梯上來後第一間,而廁所被建在樓梯的一半轉角處,男生一層,女生一層,所以一到下課時,便能看到其他同學不斷地經過我們的教室前,或上樓,或下樓。
偶爾,會有隔壁班的女同學來,找小葵。小葵是個開朗熱情的女生,看起來其他班也有不少朋友。偶爾,也會有男同學來,找小魚。兩個人隔著靠近走廊的窗台,說悄悄話。很明顯地,在交往中。
當黑皮來的時候,班上的男生,尤其是柳丁和狗狗,便會帶著調侃地對小魚說道:
「欸,妳好朋友來了。」
他們從來不說他是小魚的男朋友,好像他們就真的只是好朋友。就像很多知名的藝人偶像,不管再怎麼被傳緋聞,也只堅稱只是好朋友那樣。
不只小魚,阿咩也有男朋友,是大我們一屆的學長,小白。小白有時候也會來找阿咩,但是很明顯地,他們好像才剛剛在一起的樣子,甚至沒有很熟,滿滿的青澀感。
然後是小惠,她是班上唯一的住宿生,跟同樣也是住宿生的大雄走得很近,有時候,大雄也會來找小惠,兩個人看起來就是甜蜜的小情侶。
至於男生們,我實在感覺不出來他們有交往對象。
因為他們每節下課,不是相約去抽菸,就是跟班上的女同學在打鬧,如果他們明明有交往對象的話,卻不想著趁著下課的短短的十分鐘多看一眼,多說一句話,那還能叫交往對象嗎?
除非對他們來說,交往對象就只是交往對象,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感情基礎,也不需要刻意經營,當然也就不會想整天黏在一起。
就像我之前想的那樣,他們只是從最高分的女生篩選下來,然後找到了剛好可以一起組成情侶的女生,只是不想落單的一個選項,並不是真的有多喜歡對方。
想到這裡,我不禁要懷疑,這到底是我因為大他們兩屆,所以已經跟不上他們的感情觀了,還是只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太寧缺勿濫了,太感情潔癖了,什麼試著交往看看的這種說法,對我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很快地,我又面臨另一個感情觀的衝擊。
原來,小魚和狗狗上個學期還在一起,只是這個學期已經分開。我突然恍然大悟,也感到不可思議。
跟前任分手了,對方也立刻有了其他對象,但是自己還能跟前任一起打鬧,並把自己的外套借給對方?或是,跟前任分手了,自己也有了其他對象,但是還能跟前任借外套,還幫前任洗外套?
這樣的事,在電視裡面就是個狗血的劇情啊!可是,現實卻是,大家都默默地接受這一切,沒有人嫉妒,沒有人從中作梗,也沒有人形同陌路。有的只是假裝沒有發生過這件事,大家絕口不提。
回想起來,從那個時候就好像能看出來一些端倪。
容易早戀的人,就是天生對戀愛充滿好奇和主動性,他們好像從來不怕被欺騙、被傷害、被評價,所以他們也不需要去猜測、去背調、去試探。
他們的眼裡好像只有對方,只要互相看對了眼,就可以在一起,覺得不適合了,就可以分開,分開了也能做朋友,不會覺得哪裡奇怪。
交往,更像是在學校找個人組隊,只是這個人剛好是異性。只要不涉及進一步的關係,就是這麼單純,不需要辯解,不需要盤算,更不需要苦惱。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深深地覺得,嗯,我果然跟他們不是同一類人,甚至是,我好像跟所有人都不是同一類人。
寂寞嗎?孤單嗎?
其實還好,我更害怕的是,被看見,被矚目,被冠上不必要的期待。那麼一旦我有一點點做得不好,是不是就被打入深淵,萬劫不復?
ns3.133.106.206da2